-
-
jsbxzLv.21楼主+关注
- 2017-10-09 09:08 来自浙江 衢州
“国庆旅游景点人多”已经成为共识。各种吐槽国庆假期景点全是人的段子层出不穷,新闻图片也一张比一张“人头攒动”,同学朋友见面也免不了谈论几句国庆旅游“用户体验”有多差。
即便如此,大家对国庆出游的热情依旧只增不减。今年,国庆、中秋双节叠加形成8天“超级假期”,早在节前就有人预测旅游人数将有新突破。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开数据测算,10月1日至7日,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逾6.6亿人次,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达5494亿元。
为什么明知道人多还要去挤?有人发问了,是手机不好玩,还是电视不好看?
公认的原因是,平时很难有假期去旅游,即便请到了假,家人和朋友也很难协调出相同的时间一同出行。
这个理由乍一听很有道理,可是仔细想想,为什么假期就得出去旅游呢?旅游的初衷是为了什么?
旅游的目的,大致可以分为三类:第一类是家里有小孩的群体,趁着大人孩子都放假,带孩子外出旅游“长见识”;第二类是“凑热闹”型,看到别人都出去旅游,自己也按捺不住躁动的心,随着大流奔赴各个旅游景点;第三类是真正热爱旅游的人,喜欢游山玩水,在户外运动中找寻乐趣。
在这三类人群中,第一类占了不小的比重。对于他们,国庆出游更像是一种义务,是对孩子的一种投资。对于大人来说,挤不挤累不累无所谓,他们的关注点基本上全在孩子,孩子是否从旅游中受到了教育、是否从大城市的景观和高校的氛围中获得了学习的动力。对于具备一定认知能力的少年来说,这种教育也许是有效的,但对于十岁以下的儿童,这种做法是否可取有待商榷。或许家长忙活了半天,花了不少钱,孩子开心的点也许只是出来外面玩就不用写作业了。
另外一批“凑热闹”型游客,很多是“新小康家庭”群体,即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,逐渐拥有一部分额外可支配收入的新生小康家庭。消费观念尚未成熟的他们,对于时下流行的趋势有种本能的从众心理。于是,各大知名景点的旅游团出现了他们的身影,在他们看来,玩了什么、体验如何还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,只要赶上了旅游这场时髦的列车,到了景点拍照打卡,就足够让人觉得假期没有白过。
对于那些真正热爱旅游的出行者,国庆节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又一个开辟新玩法的时间。对他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“高大上”的朋友圈,那些其他人想不到的冷门景点、风景秀丽却不为人知的深山老林、炫酷的户外运动体验……在旅游这条路上还是“青铜玩家”通讯录成员看到后可能会惊奇:“还有这种操作?”
无论是以上三类人群的哪类,归根到底,旅游的目的就是从紧张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放松,图个开心。如果没有感到放松和开心,又何必让国庆出游把自己搞得更加疲惫呢?
(来源:财经热点)